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世上绝无其二,广西一年八个月轮番办节的黑衣壮

    信息发布者:ok6789
    2018-07-26 18:08:55   转载

    广西西南部边陲乡镇“黑衣壮”(壮族族群俗称)有一个古老、热闹的壮族民间节日叫“龙垌”或“侬垌节”。

    天等县黑衣壮村民称之为“龙垌”,大新、龙州等县黑衣壮乡间刚称之为“侬垌节”。字写法有差异,但壮话读音相同,且活动起源均以祭祀求神、祈福为主。所以应为同根同源,一脉相承。

    崇左市地方志言:“龙垌”是方言土语。“龙”是“下”、“下去”、“出去”、“去”、“到”的意思;“垌”有两层含义:一是指较宽阔的田地,二是指行政区划地名,一般专指当地人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中心。“龙垌”表示“去”到“垌”那地方了。

    龙垌节

    天等县“黑衣壮”龙垌主要活动项目有:舞狮跳桌、山歌对唱、聚客共餐、拔河球赛、杂耍表演和物资交流等。活动项目不管是旧的还是新的,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场所——庙,庙是这些活动的载体和平台。因此,可以说龙垌其实就是庙会,或者说龙垌由庙会衍化而。

    天等黑衣壮民历来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,这些信仰崇拜成为他们认同的神秘力量。所以居住黑衣壮民的地方每年都要搞一两次较大型的祭祀祖宗活动。例如祭祀“公土曼”、“犒那”、做斋打醮、“游菩萨”(游神)、拜潭求雨,还有一系列春祈秋报庆典活动,名目繁多,兴师动众,声势浩大。这些仪式都要在庙里举行,自然就形成了隆重的庙会。

    再后来,祭祀活动越搞越大,庙的地方太窄容不下太多人,就把整个活动转移到庙前较宽阔的田垌中进行。这样,“赶庙会”就顺理成章地被人们俗称为“龙垌”了。

    庙会不管祭天祭地,祭神祭人,仪式都基本相同:醮坛中心,旛旌翻飞,神条飘舞;香烟缭绕,烛光摇曳;爆竹阵阵,声若滚雷。供桌上摆满鸡鸭猪羊三牲熟食、糍糢点心、茶果宝帛,几乎当地所有特色佳品,都拿来展列于供案之上。

    道公诵咒念符,狂蹦乱跳;巫婆盖头遮面,演唱巫调;庙会理事们紧跟道公,亦步亦趋。吹“比别”的汉子鼓起两个圆,嘟嘟的腮帮子卖力地鼓吹……那场面,非常壮观,也非常热闹。周围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来观看热闹的人群。

    侬垌节

    侬垌节则是大新、龙州等“黑衣壮”村民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,由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始至农历八月结束,在这八个月里,每个月都有10天以上有不同地方举办侬垌节,大新全县145个村2034个屯,每个村屯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办节时间。

    侬垌节历经千百年变迁,现已演变成当地民间的美食节、情人节、文化节、音乐节。

    侬垌节这一天,除了要办好祭祀活动,当地的老乡要早早起来准备大餐,以最好的菜肴接待八方来客,认不认识皆可前往作客,来客越多主人越有面子。

    侬垌节也是当地青年男女见面相识、互换信物、婚恋交友的平台,侬垌节各地还会举办舞龙、舞狮、斗鸡、抛绣球、拔河、踢毽子、打陀螺、民族歌舞表演、山歌比赛等民俗活动。

    现场制作五彩糍粑,并精心准备了炭火烤猪、红糖炒米、山水豆腐、五色糯米饭、酸鱼等壮族传统美食,让游客大快朵颐。

    侬垌节上的“炭火烤猪”。五六十斤的猪崽宰杀干净后,在猪肚里塞满当地的天然食材并缝合,在木炭火堆上方经过耐心旋转、均匀烘烤3—4个小时,金黄酥脆的猪皮、香嫩的猪肉色香味俱全,足以引人垂涎三尺。

    烤土鸡土鸭更是皮脆肉滑,肥而不腻。第一口的酥脆,第二口的弹牙,混合了饱满的肉汁,滋润了所有味蕾。

    花生糯米糍粑也是备受欢迎的小吃之一,这糯米可是现摏现吃,拿到手上还热乎乎的。包裹着碎花生的糯米竟一点也不粘牙,混合着甜度适中的花生红糖软中带脆,温热爽口。

    2016年大新侬垌节已成功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,侬垌节已经成为大新民俗文化一张名片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